


10月23日下午,博天堂客户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一教202会议室成功举办"经典著作读书会"专题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特邀沈忱老师担任主讲人,围绕马克思经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展开深度解读,邓青林院长出席活动并作总结讲话,马院全体教师参与交流。
分享会上,沈忱老师以"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这本书"为切入点,结合个人学术研究经历,阐释了选择《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为解读对象的现实意义。她通过"一场荒诞的历史大戏"这一视角,生动还原了19世纪法国政治变局中阶级博弈的复杂图景,将波拿巴政变这一历史事件置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的宏观背景中剖析。
在理论解读环节,沈忱老师着重解析了马克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一经典论断,指出其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与主体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通过"批判的艺术"专题,她详细拆解了马克思如何运用概念辨析、史料对比、逻辑推演等方法构建批判体系,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演示了经典理论的解释力。
针对"批判方法的当代价值",沈忱老师提出四点启示:一是穿透表象把握本质结构的洞察力;二是在复杂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的判断力;三是运用历史比较法破除认知局限的思辨力;四是将理论批判转化为实践指导的转化力。她强调:"马克思的批判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通过解构实现建构,这种思维范式对分析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启发。"
邓青林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本次读书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他指出:"此次分享会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文本解读的平面化,构建历史-理论-现实的立体分析框架;突破学术讨论的边界,将经典智慧转化为思政教师的思维工具;突破教学形式的局限,通过互动研讨激发理论创新的活力。"
据悉,“书香马院,经典溯源”经典著作读书会自2025年9月10日创办以来,每周定期开展,旨在引领马院全体教师深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与理论精髓,从中汲取科学智慧以夯实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理论根基,提升用学术话语阐释政治理念的能力,激发学术创新活力;同时,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力量精华,探寻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促进两者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弘扬,以此反哺教学科研,培育兼具深厚理论素养与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吴旭冉
责编:刘建中
审核:邓青林



